找不出痠痛原因 當心纖維肌痛症

2012年09月09日 中時電子報 邱玉珍

常常喊累、全身不明疼痛,到醫院、驗血、X光檢查卻正常,常被認為是裝嬌弱、無病呻吟,犯了「公主病」;但在風溼免疫及疼痛門診醫師眼中,這可未必是「公主病」,可能是「纖維肌痛症」找上門。

纖維肌痛症是一種慢性廣泛性疼痛、疲累及睡眠障礙為表現特徵的症候群。國內對此症有深入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嚴肅地說,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難以想像罹患此病的痛苦,有些人甚至痛到提不起勁來工作。

罹患纖維肌痛症的患者,有時候站著等公車也覺得全身痛得不得了,今年五十歲的黃小姐,八年來飽受疼痛之苦,一度懷疑自己有精神方面疾病,遍訪名醫,甚至花大錢到國外上心靈成長課,也試過spa、整骨、針灸、中醫推拿……,花了近百萬,疼痛依然沒有改善。

已是高階主管的她,對於全身莫名疼痛感到相當苦惱,正當她想放棄時,友人介紹她看疼痛門診,當醫師告訴她,罹患纖維肌痛症時,當下她開心得不得了。台大麻醉科醫師孫維仁表示,黃小姐被此症困擾了八年,當她得知自己真的生病時,開心地說:「「我終於知道我真的生病了,並不是我無病呻吟。」

女性罹患高於男性

陳俊宏醫師表示,纖維肌痛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透過藥物、運動及行為改變,患者可以跟它和平共處。根據國外統計,纖維肌痛症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二,每一百人中有兩位纖維肌痛症患者,以女性居多,發生率為男性的七倍,小孩與青少年也可能發生,好發年齡以三十至五十歲最多。

台灣有多少人罹患此病?依據內政部女性人口統計,三十至五十歲的女性約有四百多萬人,依此推估台灣約有十萬名女性可能罹患纖維肌痛症。陳俊宏強調,在流行病學調查,纖維肌痛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慢性疼痛,而且社會愈進步,生活壓力愈大,民眾罹患這種病的比例也愈高。

為何女性罹患纖維肌痛症高於男性?對此症研究十多年的陳俊宏解釋,根據他二○○八年針對南投地區婦女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停經前後的婦女,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相當大,女性荷爾蒙產生變化時,腦部的受體會改變,連帶影響到腦部認知功能及情緒。也就是說,女性荷爾蒙的量多寡會影響腦部受體的改變,導致腦部掌控疼痛區塊的調控機制失去平衡。

壓力愈大痛感愈強

陳俊宏解釋,造成纖維肌痛症的原因目前仍不太清楚,一般認為除周邊神經被激化之外,中樞神經系統的敏感化也扮演關鍵的角色。神經系統一旦失靈,中樞神經會不正常持續放大疼痛的感覺。壓力荷爾蒙失調也會造成腎上皮質素可體松的晝夜分泌改變。在陳俊宏門診裡,有好幾例青少年因長期熬夜打電動,出現纖維肌痛症的症狀。

纖維肌痛症分為「原發性」、「續發性」兩種。原發性纖維肌痛症可能是以前發生過外傷、感染、發炎或壓力所引發;續發性纖維肌痛症則是由一些其他原發性的疾病所造成,譬如甲狀腺機能低下、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纖維肌痛症的症狀相當多,根據國外研究超過八成五的患者,會出現慢性疼痛、疲勞、失眠的症狀,近三成的患者可能因為疾病而完全無法工作,二至七成的患者因為疾病使行動能力、整體情緒、照顧家庭的能力等多方面受到影響。

有家人曾飽受此症之苦的陳俊宏說,面對找不出原因的疼痛,醫師惟一能做的就是提供消炎止痛藥。門診裡常碰到,紅斑性狼瘡、類風溼關節炎或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病情已控制,各種學理檢查也沒有發炎症狀,但患者仍覺得渾身疼痛,有些人甚至痛到難以行走、站立。

用藥緩解調整作息

面對這類病人,醫師只能開立暫時緩解疼痛的藥物,無法徹底解決疼痛問題。孫維仁也坦言,過去,國內並沒有藥可治療纖維肌痛症,患者在確診前常會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始終不知全身疼痛及不適感從何而來,患者僅能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肌肉鬆弛劑、低劑量的抗憂鬱劑,降低病患對疼痛的敏感度。

日前衛生署已核准第一種治療纖維肌痛症用藥,此藥原是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病變、成人癲癇的藥物,在治療纖維肌痛症的臨床試驗中,八成受試者覺得有效,疼痛程度少三成,可能會發生的副作用,包括頭暈、嗜睡、體重增加、口乾等。

雖然纖維肌痛症已經有藥可醫治,但陳俊宏認為,纖維肌痛症並不能只靠一顆藥就讓疼痛消失,還得配合運動、生活作息,才能遠離病痛。最後醫師提醒民眾,全身疼痛、疲累、失眠等狀況持續三個月以上,有可能是罹患纖維肌痛症,最好趕快找風溼科、疼痛科及神經科醫師做進一步診斷,透過治療、調整生活習慣,才能徹底擺脫疼痛。

有氧運動改善症狀

纖維肌痛症除了接受藥物治療,運動也可緩解疼痛。去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打太極拳持續12周以上,纖維肌痛症病患的疼痛、疲累、覺得睡不飽等症狀,就有明顯改善。

在這項研究中,太極拳組的患者每次打楊氏太極拳1小時,每周至少2次,持之以恆到第24周時,結果不但全身疼痛緩解了,其睡眠、步行和心理狀態都有更明顯好轉;而那些只做伸展運動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效果不是很明顯。

台大麻醉科主治醫師孫維仁表示,太極拳講究呼吸吐納,動作溫和,能讓腦子安靜下來,四肢軀幹徐緩伸展,可以增加柔軟度與肌耐力,建議纖維肌痛症的病患,將太極拳列入治療的一環,而且愈早開始愈好。

除了打太極拳之外,國外研究也發現,溫和的伸展與有氧運動對於改善纖維肌痛症患者,因疼痛不動而導致體能減弱與功能衰退的情形有幫助。研究指出,適量地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及憂鬱症狀。

適合的有氧運動,包括步行、騎腳踏車等低衝擊性運動,並維持運動強度在每分鐘心跳次數為最高心跳率為60%~70%,一般建議採漸進式方式進行;患者可從每天運動2~3次、每次3~5分鐘開始,再慢慢增加至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鐘。

如何診斷纖維肌痛症?

根據美國風溼病醫學會(ACR)所訂診斷標準,纖維肌痛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疼痛,最少超過3個月;疼痛出現在身體左側、右側、腰部以上、腰部以下等4個區域,除此之外,同時存在於頸椎或前胸、下背;醫師以指頭觸診18個壓痛點,有11個疼痛反應。


http://magazine.chinatimes.com/ctweekly/20120909001732-3001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纖維肌痛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